行业资讯

云平台app2014年工作总结

作者:小编 点击: 发布时间:2023-11-13 12:46:21

  云平台app2014年工作总结立足“五位一体”、城乡一体,把握调结构、减污染和补生态三个关键,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牵头全面启动生态绿城建设,奋力建设市民感受到的、共建共享的生态文明,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综合考核连续3年名列全省第二,据调查,生态绿城建设受到普遍好评,在市政府年度1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中满意率名列第一。

  在教育实践活动征求到意见建议199条,194条均已解决,其余正在坚持不懈地解决。在认真完成各阶段目标任务的同时,自加压力,着力转变作风提升效能。一是研究、建立“四群双评”机制,通过建立“群管、群评、群防、群控”和“企业评环保、社会评企业”的预防监督机制,努力打造具有常州环保行业特点的惩治和预防体系,进一步增强干部履职尽责的能力。二是牵头组织推进全市生态环境专项治理行动,推进4方面目标任务落实,特别是30件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已化解27件,其余正在积极推进,“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等20项推进措施均在落实中。三是花大力气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深化信访目标管理考核,完善领导接访和带案下访机制,开展及时就地解决环境信访突出问题专项行动,加大信访的处理和回访力度。

  认真编制,由市委、市政府印发《2014年全市生态文明在行动工作方案》和市各有关部门的目标任务书,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强化督查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市综合考核。每月汇总推进进度,并开展环境质量和环境执法与信访工作分析,找出问题,逐个推进协调解决。坚持每月与市委督查室、市监察局等部门联合开展现场督查,市政府组织开展点评考核,对各辖市、区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打分排名,并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列入生态文明在行动方案中的2517个重点项目完成率达95.7%。

  牵头启动实施“生态绿城”三年建设行动计划,明确了辖市、区和部门责任分工。制订印发了有关《建设导则》云平台app手机版app下载,明确各项建设任务的配套标准和技术指南。完善按月督查建设进度的机制,组织5个轮次的督查推进。全市年内重点实施生态源保护等六大类187个项目(包括年内完成类118项、启动建设类59项、跨年完成类10项),完成176项,完成率为94.1%。其中,建成武进太湖湾保护区山体复绿等6个生态源保护项目,建成开放下塘桥郊野公园,建成丁塘河湿地公园等10个城镇公园绿地,建成长江沿岸生态廊道工程,基本建成新堂北路等13条生态绿道,以上工程共增绿17272亩。同时完成生态细胞创建项目100项,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武进高新区和武进经发区通过验收,建成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5个乡镇(街道)建成国家级生态镇(街道);全市新建成51个生态村云平台app手机版app下载、7个生态文明示范村、19个绿色社区和11个绿色学校。

  1.持续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力度。按照国务院“大气十条”云平台app手机版app下载、省政府1号文件,我市制订印发了《常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完成1152项大气污染治理任务。一是加快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严格建设项目准入门槛,新上项目实施煤炭减量替代和大气污染物现役源两倍削减量替代,建成区禁止新建燃煤锅炉。完成594台燃煤锅炉、窑炉清洁能源替代或淘汰,拆除1157台懒汉炉。自10月份起,23家重点燃煤企业均使用含硫率低于0.7%的优质煤炭。二是严控工业污染。常州国电1#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完成52家火(热)电、水泥、钢铁、铁合金、轧钢企业提标改造,完成42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整治工作。全市5个化工园区(集中区)进行了综合整治。三是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全市淘汰报废老旧机动车24324辆,运用我市自主开发的“黄标车”电子设别系统,强化高污染车辆限行区管理。12月20日起,限行范围进一步扩大至武进区,35平方公里城市核心区实施黄标车全天禁行。自2014年10月1日起,各加油站(点)全面供应国IV车用柴油。加强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公共交通分担率达28.7%;完善出租车电召管理,出租车平均空载率降低至35.54%。同时,加强机动车环保检测,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全市上牌新能源汽车600多辆,安装充电桩139个。四是强化扬尘、油烟和秸秆污染防控。对全市各类施工工地开展扬尘专项整治,50家钢铁、水泥、火电等行业企业堆场基本完成整治,混凝土搅拌站和港口码头整治工作逐步推进,部分混凝土搅拌站完成全密闭改造;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66.77%。金坛市、溧阳市、武进区、新北区、天宁区基本完成餐饮达标街整治。加大秸秆禁烧管理力度,加紧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今年夏、秋两季,我市范围内共发现火点52处,与上年相比下降59%。五是强化空气质量应急管控。市政府印发《常州市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工作方案》,市领导多次带队对各地、各部门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现场督查,我局会同市各有关部门建立大气污染防治情况日报制度,并实施专项督查和巡查,及时协调处置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落实重点排污企业限停产等管控措施。4季度,全市共检查工业企业4465厂次,检查工地、堆场846场次,通报整改事项59个。全市较好完成青奥会和国家公祭日环境质量保障工作。

  2.大力推进水污染综合治理。年内完成水环境整治项目608项。一是加大饮用水安全保障投入。长江魏村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6家企业,除永新港码头全面停产外,其余均已搬迁。建成50万吨/日滆湖备用水源扩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德胜河30万吨∕日应急水源地取水泵站项目。二是完成一批生活污水处理项目。金坛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溧阳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南渡新材料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和武进区武南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进入调试和试运行阶段,全市新增污水管网158公里。完成32家企业、36个居民小区和7个撤并老集镇污水接管,建成45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三是推进重点断面达标整治。关停化工企业11家,完成一批农业面源防治、生态修复和节水减排工程,推行种植业清洁生产。完成澡港河等6小流域及陈巷浜等35条小支浜综合整治,对跃进河等22条河道实施清淤,有序推进藻港河、新沟河综合整治。四是连续七年实现我市太湖安全度夏目标。完善预警应急,定期开展蓝藻巡测和“湖泛”巡查,每天及时分析河流水质变化并及时调查处置;加强蓝藻捞藻,竺山湖全年累计打捞蓝藻100798吨。五是持续改善城区水环境质量。完成20条市区河道和6个河塘整治。同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已完成整治的196条清水工程河道的长效管理。

  3.大力推进土壤、地下水及重金属污染防治。完成30家关停污染企业遗留场地调查和3项土壤修复工程。完成市土壤污染防治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构建了土壤污染数据库。组织完成全市3个年度重金属落后产能淘汰和14家涉重金属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项目。组织完成市重金属污染源调查评估和铅蓄电池企业摸底排查工作,强力推进铅蓄电池企业污染整治和转型升级。

  4.加强核与辐射以及固废环境管理。在严格审批的同时,实施现场检查245家次,核与辐射环评执行率、许可证发证率和“三同时”验收率、年度评估率、信息录入率、信访处理率和结案率均达100%。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共检查企业439厂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1起。联合门开展非法洗桶点清理专项行动,逮捕2人,取保候审19人。上线运行市危险废物管理平台,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转移计划批准均在网络平台办理,同时实行电子联单制度。开展进口废物专项检查,建立了与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信息共享机制。完成了386家生产化学品企业调查。加快推进危险废物及污泥处置项目建设,建成金坛市林泉建材厂污泥处置技改、废包装桶清洗处置和医疗废物处置项目,新北区新港热电污泥处置项目投入试运行。

  做好年度减排计划项目全面现场核查工作。计划完成11家热电企业脱硫、脱硝提标改造,除1家脱硝提标改造尚在推进外,其余均已完成。完成国家和省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计划项目17项。完成164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全市65家国控重点污染源企业中63家已实行第三方运行管理,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有效率、正常运行率以及监督性监测率、比对监测率、监督性监测结果公布率均符合要求。根据环保部、省环保厅上半年核查结果,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2.02%、2.73%、12.93%和2.28%,超额完成削减任务,预计全年减排目标可以完成(有待国家和省核查认定)。

  为全面提升环境管理“科学化”水平,实现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精准化”打击,有效监控区域重点污染源排放状况和环境质量变化,最大限度地防范突发环境事件发生,2013年起,我市建设全国首个环境风险信息预警体系,投运以来及时消除环境安全隐患1006起,有效构筑了全市环境安全屏障,增强了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能力。

  1.持续推进重点排污企业规范化管理。以排污许可为核心完善污染物排放监督管理机制,重点对化工、印染、钢铁、水泥、涉重污染行业开展规范化整治,实施治理设施全流程标识化管理,完善污染源监控信息库,提高环保技防监控水平,有效规范企业环境行为。年内对327家企业开展治理设施规范化整治。市排污许可证管理系统2012年网上运行以来,占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98%以上的1500多家重点企业完成治理设施规范化整治,并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体系。

  2.加快监测监控设施建设。建立全市污染源自动监控统一平台,已接入自动监控企业547家,共计点位1373个,实现24小时联网监控。采用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方式,推进建设流域性水质自动站和区域性的大气自动站,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市、区两级环保部门推广使用统一共享的排污许可证和建设项目管理系统,全市环保系统“环保通”移动执法平台完成升级改造,进一步规范了现场执法流程,实现了市、区之间的执法信息双向共享。

  3.开发运行环境风险信息预警平台。该平台整合了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环境质量自动监控、环境信访信息和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等系统,配套出台相关管理制度,对超过阈值的环境信息进行四级分类预警和处置,实现了对城市各类环境信息进行全天候、全方位、全要素监控,以及对环境风险识别、预警、响应、处置、终止和后评估的全过程管理。

  4.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强化环境风险处置和打击环境违法的力度,依法查处并作出处罚617件。会同市法院、市公安、市检察院完善联动机制,建立了对接信息平台,联合开展环保联动执法专项行动,已办结9起公益诉讼案件,依法拘留涉案犯罪嫌疑人17名,挽回经济损失2100余万元,对环境违法行为起到“高度威慑、精确打击”的效果。

  继续利用网络、电视等各类媒体、户外电子显示屏等各类载体,广泛深入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组织了市首届环保公益广告大赛、共建生态绿城征文大赛、网友走进环保、污水处理厂开放日等多项活动,开展生态文明大宣讲30余次,引导公众践行绿色生活,在全市进一步营造建设美丽常州的氛围。

  当前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环境质量的改善不明显。尤其是空气质量的改善,还难以满足市民的迫切期望。二是污染物总量减排压力较大。全市污水处理水量有待增加,乡镇污水处理厂等减排设施运行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三是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合力需进一步凝聚。重经济轻环保的思维惯性还普遍存在,各级各部门自觉履职尽责共建生态文明的认识水平参差不齐,相关制度建设尚在克难推进,加上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个别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工程)进度不理想、成效不明显。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快推进产业和能源消耗结构的转型、健全完善“政府主导,各部门分工负责,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的管理机制”,提高污染源监管能力和水平。


相关标签:
热门产品